一台立在小区里的共享饮水机,两个接水龙头流出不同价格的水,却在业主不知情的情况下频频涨价,让南阳伏牛路某小区的居民们感到困惑与不满。
共享饮水机原本为方便居民而设,如今却因悄然调价引发争议。南阳伏牛路某小区的多位数业主反映,通达净水共享水站的饮水机价格悄然上涨,从原来的2元一小桶涨至3元一小桶。
这台共享饮水机设有两个接水龙头,提供两种不同水质:矿物质水和纯净水。业主们发现,这两种水的价格相差近一倍。
目前,富硒矿物质水售价为16元一大桶,而纯净水则为8元一大桶。这种显著的价格差异令居民们质疑定价的合理性。
更让居民们不满的是调价的方式。多位消费者提供的记录显示,纯净水经营方多次在未告知的情况下悄然提高价格。
“为什么每次调价都是办卡活动后?也不说一声?”一位小区居民抱怨道。这种不透明的调价方式,让人联想到“私自调加油枪、水表电表”等缺斤少两的行为。
共享消费行业存在的定价规则不明确、明码标价不规范等问题已经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。2021年6月,市场监管总局就曾召开“共享消费”领域行政指导会。
会议要求哈啰、青桔、美团、怪兽、小电等8个“共享消费”品牌经营主体增强合规意识,规范价格行为和竞争行为。
市场监管总局指出,“共享消费”行业企业必须按照《价格法》规定,遵循公平、公正、合法和诚实信用原则,建立良好市场价格秩序。
与此同时,南阳市正在推行一系列惠民补贴政策。2025年4月,南阳市举办了第一届家电博览会暨家电政企双补贴活动,市民购买家电可享受政企双补贴。
补贴范围包括12大类节能减排家电产品,按照能效等级或类别,补贴标准按市场价格的20%至40%执行。
此外,南阳市还在2024年9月启动了家居厨卫焕新活动,聚焦绿色节能、智能升级等类别,涵盖净水机、洗碗机等13类产品。
在这些惠民政策背景下,共享饮水机的悄然涨价行为显得尤为突出,与政府推动的消费升级和惠民补贴形成鲜明对比。
净水行业正经历从“基础功能驱动”向“品质价值驱动”的变革。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觉醒和消费需求的升级,市场对净水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。
然而,行业发展中如何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仍需加强。消费者在购买净水产品时,应该关注产品的过滤技术、通量参数、滤芯结构等核心要素。
同时,消费者也应了解净水机的全生命周期成本,其中滤芯支出占比可达60%。这些信息的透明度对消费者做出明智选择至关重要。
居民们期待着监管部门能够加强对共享消费行业的监管,确保定价规则的公开性和透明度,让共享经济真正惠及消费者。
居民们希望,在办充值卡时,要对取水价格进行说明。下次调价时,也能够收到一纸说明,而不是一张简单扣款的账单。
这个理由不充分,且存在多处逻辑漏洞和可疑之处。这是一种典型的“事后找补”式解释,旨在将责任推卸给技术故障,以掩盖其未经告知擅自涨价的不当行为。
质疑点: 所谓的“调试错误”持续了数年甚至更久,直到今年8月才被发现。对于一家专业的净水服务公司来说,如此长时间未能发现价格设置错误,是极度不专业和不可信的。这更像是为过去的涨价行为寻找一个统一的借口。
质疑点: 对消费者而言,他们亲历的价格变动轨迹是从低到高(如从2元涨到3元)。商家现在却声称之前的高价是“错误”,现在的高价才是“原价”。这种说法完全颠倒了消费者的实际体验,缺乏说服力。
质疑点: 这是最核心的疑点。如果真是技术故障,修复时间应该是随机的,而不会如此巧合地总是发生在消费者预存大量资金办卡之后。这种行为模式强烈指向其目的是为了锁定客户,然后再进行涨价,侵害消费者权益。
质疑点: 无论原因是什么,未经明确、事前告知就变更价格,本身就是违规行为。根据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,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。以“技术错误”为理由,并不能免除其告知义务。
你办卡时老板承诺“掏200送40,合计240”,这是一种预付卡消费模式。商家不能以赠送过水费为由,在你办卡后单方面给水费涨价。商家单方面涨价的这种行为可能存在的问题:
1、涉嫌违反合同约定:当你支付200元,商家承诺给你240元用水额度时,这实际上构成了你们之间的服务合同。合同的核心内容包括了价格、服务内容等。商家事后单方面提高用水价格,属于单方面变更合同主要内容,这通常是不被允许的,尤其是如果你无法享受当初办卡时承诺的相应价值。
2、可能构成价格欺诈:如果商家在办卡时以较低价格或优惠吸引消费者,却在消费者预存资金后擅自提高价格,这种行为可能涉嫌价格欺诈。
3、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: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,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,以及公平交易的权利。商家在未提前明确告知并征得你同意的情况下涨价,侵犯了合法权益。